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博士生提供了相当优厚的条件。该校作为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共建高校,以及高水平的上海市政府支持项目,被列为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同时也是世界级中医药大学联盟和长三角医学教育合作的重要成员。学校还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的试点单位,并且被国际认可,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一员。
在2017年12月28日的全国学科评估中,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、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这三个学科表现出色,全部获得最高等级的A+评价,这是全国同类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成绩。学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重点学科领域更是独领风骚,涵盖了药用植物学、中医诊断学、中医各家学说、中医药工程学、中医肝胆病学、中医传染病学、中医肾病学、中医肿瘤病学、中医肛肠病学、中医骨伤科学、中西医结合临床、针灸学、推拿学、古汉语与医古文、内经学、中西医结合基础、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复杂科学以及中医史学等多个关键领域。
以上信息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官方资料及公开百科资料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诞生于1956年,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首批设立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之一,它具有深厚的底蕴。学校秉持着教育部与地方政府的"部市共建"合作模式,致力于中医药教育的发展。对于特殊情况,如研究生有特殊需求,必须经过个人申请,导师及二级学院的充分理解和批准,最后还需经研究生院的严格审核,方可考虑将学习期限延长至一年。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学校的灵活性与严谨性并存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,要求他们在本学科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,具备独立科研能力,能推动科学和技术创新。招生计划包括统考生、硕博连读生等多种形式,共计126名,具体分配见学校公告。
申请者需满足如下条件:拥护党的领导,有良好的品行和纪律,已获得医学或理学(药学)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应届毕业生(应在入学前取得学位),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,特殊情况可放宽至50岁,需有两位相关领域的副教授或更高职称专家的推荐。定向或自筹经费生需提供单位人事部门的同意报考证明。同等学力报考者需满足连续工作年限、外语水平、论文发表及加试硕士主干课程等要求。
招生专业详情请参考学校发布的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。报名工作采用网上进行,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打印报名表,随后邮寄至学校,同时缴纳100元报考费。报名材料包括专家推荐信、成绩单、论文等,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齐全。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,初试于2009年3月14-15日,地点在校园教学楼,复试则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,具体科目依据报考专业和导师研究方向设定。体检和政治审查在初试和复试后进行,录取将综合考虑各项因素,择优进行,录取通知书将于7月上旬通过挂号信寄出。学制为三年,自费生每年学费8000元。更多信息可通过学校官网获取,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和地址也已列出。同时,学校还特别提供了外籍博士的招生简章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在2023年的录取名单中,包括张玉萱在内,她专攻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,刘莉则选择了创新中药研究院,王梁凤和王风则投身于中药学领域。这所高校具有深厚的底蕴,它起源于1956年,是中国首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,被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支持,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,也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项目和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联盟、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重要成员。
学校在教育质量上享有盛誉,其中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在全国评估中位列第一,全部获得最高等级A+。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取得三个A+的中医药学府,师资力量强大,截至2021年,拥有两院院士、国医大师、全国名中医等卓越学者,以及众多高级专家和教授。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,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模范教师等。
在教学资源方面,上海中医药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多个学院,附属医院和研究机构遍布全市,与19家中医机构合作构建了紧密的医教研联合体。学校还设有三个教育部基地,涵盖了武术训练、文化素质教育和理科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多个重要领域。这些设施和团队的建设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